汽车连接器作为汽车电气系统的关键部件,承担着连接各电气元件、实现信号、电源和数据传输的重任。随着汽车功能的日益丰富,其使用数量和品种大幅增加,从以往一辆车使用几十个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个,一百多个品种,规格也从 6.3 发展到 0.64。这些连接器分布在驾驶室、车身、车门、发动机舱、变速器等不同部位,由于各部位使用环境差异大,对连接器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一套完善且严格的使用标准对于汽车连接器的选型、运用至关重要。
一、汽车连接器标准分布
当前连接器标准非常多,从较早的国际标准ISO 8092、SAE标准USCAR-2,到目前中国最新修订的行业标准QC/T-1067-2017 (替代QC/T-417)。同时很多的汽车企业也定义了属于自己企业的连接器标准,如大众公司的VW 75174、通用的GMW-3191、上汽集团的SMTC 3 862 001、吉利汽车的Q/JLY J7110195C等。因为标准非常多,同时不同标准之间有很多相似点,又包含一定的差异。
二、连接器标准对使用环境的定义
(1)防护等级
三大标准对于连接器防护等级的定义,依据不同使用位置达成了一致。将其划分为 S1 不密封区域,通常适用于客舱或后备箱等位置;S2 密封区域,例如发动机罩或暴露区(包括车门);S3 高压水喷射区域,针对特定的暴露区域。这种划分确保了连接器在不同环境下能够有效抵御外界因素干扰,保证电气连接的稳定性。
(2)温度等级
根据连接器使用位置的差异,三大标准均将使用温度划分为 5 个等级。然而,在具体等级应用上存在细微差别。QC/T – 1067 与 USCAR – 2 明确不推荐选用温度等级为 – 40 ~ 85℃的产品,而 GMW – 3191 则推荐该温度等级用于驾驶室位置安装的连接器实验环境。例如,发动机舱内连接器需承受较高温度,一般选用高温耐受等级的连接器;而客舱内温度相对稳定,对温度等级要求相对较低。合理的温度等级划分有助于确保连接器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正常工作,避免因温度问题导致性能下降或故障。
(3)振动等级
通过对比标准中的详细振动频率、功率谱密度(PSD)可知,QC/T – 1067 与 USCAR – 2 定义的振动等级 V3、V4、V5 分别与 GMW – 3191 中的等级 2/4/3 对应等同。同时,GMW – 3191 定义了变速器连接器振动等级及适用参数,而 USCAR – 2、QC/T – 1067 定义了安装在与发动机相连但不与剧烈振动部件相连的连接器振动等级及适用参数。
在对某个功能进行连接器选型时,需先明确该功能的使用位置,依据位置判断所需适配连接器的温度等级、振动等级、防护等级,从而实现最佳选型。例如,安装在车轮部位的连接器,需具备高振动等级和良好的防护等级,以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三、连接器标准对机械性能的定义
在端子相关性能方面,端子本身需具备一定的抗弯强度,以防止在压接、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弯曲或破裂;端子与端子之间的插拔力要适中,插入力过小可能导致接触不可靠,拔出力过大则不利于维护;端子与连接器之间的插入力、保持力、止推力等也有严格要求,确保连接牢固且稳定。例如,在频繁插拔的场景中,端子的插拔力和耐久性需重点考量。
连接器与连接器之间的插入力、分离力、解锁力以及极化实验,关乎连接器之间的装配便捷性和正确性;连接器端子二次锁(TPA)装配力、保持力以及连接器二次锁止结构(CPA)装配力、保持力,可有效防止端子松动或脱落;连接器助力结构机械强度、连接器固定结构机械强度以及密封圈的保持力等,保证连接器在复杂环境下的整体稳定性。
汽车连接器使用标准从使用环境到机械、电气性能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且细致的规定。这些标准是确保汽车连接器质量与可靠性的关键,对于汽车主机厂及连接器厂家在产品选型、设计、制造和质量检测等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连接器使用标准也将持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行业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Contact Us
Wanting more information about Us?
Tell us your need and we will contact with you within 48 hours.